早療共融 舉全社區之力

期數 : 雙月刊158期

文/劉昭萍、何怡君、蘇愛鈴、楊馥宇

 

  一個下午,心路位於文山區的萬芳發展中心鬧哄哄。幼兒園的孩子們來,跟心路早療服務的孩子們一起玩耍。

  幾個孩子拉著氣球傘外緣,咻~飛下來,降落在中間的孩子身上;「要拿好喔!」大顆小顆的球傳過去,幼兒園的孩子扮起哥哥姊姊,

扶著心路孩子的手,順利傳球;「加油、加油~」滑板接力賽,每個人奮力滑、滑、滑,抵達終點~跟下一棒擊掌交接。

  還沒有口語能力的心路孩子,開心得跳、跳、跳,或是來個海豚音尖叫;較害羞或反應慢的孩子,不太有明顯的互動。孩子們在相處中,

認識彼此的差異,學習欣賞每個人的特質。離去時,大家依依不捨地說:「下次再見!」

  心路在雙北、桃園、新竹提供長期的早療專業服務,接受服務的孩子和家庭生活在社區裡,日常作息與周遭的人事物息息相關。

心路除了自己做,也努力促進共融、培力社區,壯大障礙者家庭的支持力量。

幼兒園、心路的孩子打成一片。

 

孩子們的小天地

  社區就是共融學習的教室!我們每週帶著孩子們,到附近的公園、賣場、小吃店等進行社區適應。此外,我們也藉由巡迴輔導到幼兒園,
協助園內的老師教導特殊生;為園內的特殊生上課,進行專業支持;帶著心路孩子進園所班級,跟著一般生一起學習,這些都是共融的方式。

  「大家好,我是李小瑀!」小瑀在影片中自我介紹。

       到幼兒園融合前,心路的教保員透過繪本故事以及介紹影片,讓幼兒園的孩子對即將到來的新同學有初步認識,也帶著他們思考可以如何幫忙。

「可以對她笑!」、「可以帶她去廁所。」、「可以牽她。」孩子們七嘴八舌,想出多種答案。

       小瑀每週一次來到幼兒園,擁有了更多模仿學習的對象。即使她在主動性、模仿與類化能力還相對不足,但心路教保員、

班上老師會一起討論支持的方法,像是將開放式的問題簡化為選擇題等,幫助她建立學習的自信與動力。

  「有個學生,把他跟特殊孩子玩遊戲的過程畫出來,透過學校廣播,跟全幼兒園的同學分享一起玩的感想!」幼兒園的老師說,
融合對每個孩子都產生了正向的影響。

        獨立性較高的孩子可以協助特殊生,帶他們融入團體生活,並遵守教室規範。年紀較小的孩子,透過老師的引導與帶領,也可以增進彼此的互動。

  到園所的特殊生們,逐漸適應不同環境的挑戰,獲得更多學習的經驗。當看到孩子懂得求援、變得獨立自主,家長也更有信心,帶領家庭跨出下一步。

孩子們在幼兒園一起玩。

 

鄰居志工來幫忙

  在有愛的環境中,障礙者家庭慢慢地融入社區。心路兒童發展中心成立至今26年,是心路「年資」最久的早療中心,擁有長年支持的社區志工們。
彩茉阿姨住附近,從成立之初,她就來當志工,日常的餵飯、舉辦活動都不缺席。

  有一次彩茉阿姨氣喘發作住院,好幾天沒來中心,心路的孩子們一直找她,讓她深深感受被關心、被在乎,立志要持續來陪伴他們,直到如今。

  去年開始,中心的外面規劃出一面塗鴉牆,搭起心路與社區的橋樑。除了心路的孩子外,我們也邀請左鄰右舍來美化社區。年齡相仿的小朋友聚在一起,
發揮創意、塗上各式顏色,「愛的種子」在心中萌芽。

  多年來,鄰居志工們以不同的方式參與,與心路一起打造友善環境,透過進一步的認識心路孩子,讓「愛」從理解出發。

一起來玩彩繪牆!

 

家長信任慢建立

  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特質與個性,當心路服務初來乍到一個社區,皆會迎來不同的挑戰。其中因城鄉差距,療育資訊與醫療資源不足,早療入鄉更是不容易。

  透過篩檢、評估,家長得知孩子有早療需求後,大多會先產生焦慮不安與防備,如何得到家長的信任,陪伴家長為孩子規劃適切的療育,是心路融入偏鄉社區的首要目標。

  貼近在地的家長與孩子,是心路團隊每天的任務。教保員將自己視為孩子的玩伴,用遊戲吸引孩子,在一次次的互動中,觀察他們的喜好與情緒,
找出可以切入的好方法;同時也傾聽家長帶養孩子的心情,提供教養策略。

  當孩子出現改變,家長與我們的情誼也建立起來,願意帶著孩子走出家門,參與社區多元的活動。此外,透過協辦社區的活動,
我們也串起在社區服務的衛生所醫務人員、幼兒園老師、鄰里店家等好夥伴。

  時間久了,社區許多的角色都願意提供協助,發掘有早療需求的孩子。對於心路團隊來說,最開心的莫過於,「大家一起,開始意識到早療的重要性。」

教保員(左)與孩子、家長建立關係。

 

社區力量、處處開花

        社區的力量需要培養,即使沒有足夠的托育場所、公園,沒有隨時開放的親子館,當有專業支持的介入、用對方法,每個社區都能有大大的影響力。

        心路長期在深坑、石碇等鄉鎮駐點及舉辦親子活動,許多的新手媽媽不斷加入,彼此激發出許多想法,類似「寶寶共學」的概念開始萌生。

  心路團隊與媽媽們相約早餐店,展開「早餐會報」,交流對課程安排的期待。我們負責提供貼近兒童發展需求的資源,媽媽們也提出絕妙的獨特點子。

  之後,我們邀請玩具銀行到草地帶活動、在衛生所舉辦感覺統合相關的創意遊戲,還有家長出借家中的場地,投影設備供孩子們學習使用。
未來,將由身為職能治療師、體適能老師的在地家長,一起來帶活動。

  家長們如同堅韌的花朵,心路從旁提供所需支持,他們發揮蘊藏的能量,慢慢地,在社區開出一片繁盛。

心路團隊與在地家長們早餐會報。

 

  早療共融,需要社區環境來成就。不讓有需要的家庭孤軍奮戰,心路早療團隊或在機構,或透過外展服務深入地區,都努力舉全社區之力,
跟著這些家庭一起成長,一起看到自己,更好的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