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飯這件事~真是不簡單!

期數 : 雙月刊155期

文/心路工坊 吳瓊瑜 圖/公事部 陳亭瑋

 

  每天中午大約有將近80位智能障礙青年及心路的同仁食用「心路工坊」所做的午餐,要在2個半小時內帶著服務對象有效率的完成午餐,還要落實最大的參與可能,
工坊團隊可是天天都在動腦筋、自我挑戰呢!

今天要吃什麼?

 討論菜單是自我決策重要的實踐,為了確保每一餐均能符合成人飲食健康的標準,工坊將菜單、菜譜、
午餐製作提示及用餐區的視覺提示,並模擬餐桌上的一盤菜和一碗湯,以青年們可理解的方式,
在健康框架及資訊透明下,自己決定吃什麼。

 在粉紅色框框放入一份主食,紫色框框放入一份蛋白質,綠色放入二份蔬菜,藍色放入一份湯品,
黃色放入一份水果,美味又營養的菜單大功告成!


做好飯,準備上菜!

 接下來做飯過程中,青年們能自發性展開工作,歸功於清楚明確的物品命名與置物標示,
幫助他們清楚掌握、管理物品及收拾善後,無須倚賴教保員的指示。

 做過的每份餐點,都會由青年們合作製作出菜譜,載明清楚的食材與製作程序。
菜譜會依著菜單的顏色分類,每日製作午餐時,廚房長將菜譜一一貼在牆上,全體分工合作完成製作

 

要洗幾杯米?

   長期的實戰磨練,青年們在準備食材、清洗作業、炒菜煮湯各方面都能主動參與,
唯有「洗幾杯米」這件事,常常都要等教保員有空檔,協助計算數量才能開煮,
因此設計了輔助系統,協助他們自主工作。

 首先,我們讓青年們將自己的名牌貼上,表示今天要訂午餐。
之後,負責洗米煮飯的青年將名牌一一貼進米杯圖,5人一杯米、3人半杯米,
看圖能很快地就換算出要洗米的杯數。有了支持,不僅負責洗米的人每天都快樂自主地展開工作,
其他人也躍躍欲試,想要學習與進步。

 


 這些燒腦的創意無處學習,也沒得複製,單單是從日常的服務中用心發想而來。這一點一滴,都是社會工作者期待協助青年們克服障礙、限制,
讓他們累積成功的參與經驗,讓心路工坊成為快樂生活的好所在!